金秋时节,“秋老虎”的余威尚存,天气依旧炎热难耐。记者一行来到伟人毛泽东的故乡——湖南省湘潭市,见到了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黄云清。头发花白的他,正坐在一群学生中间,耐心地为他们解答疑惑,汗水顺着额头滑落,浸湿了衣襟。
黄云清,扎根伟人故里37载,带领湘潭大学数学学科成功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,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数学领域的杰出人才。他说:“我爱学生,就如同我爱数学一样,他们都是我最爱的‘孩子’”。
坚守:扎根伟人故里37载
1985年初春,黄云清,一位在湘潭大学深耕本硕学业的学子,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,前往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,攻读应用数学博士学位。
两年后,黄云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,却做出了一个让大多数人意外的决定——回到母校湘潭大学,成为该校首位引进的博士。
受导师林群院士的影响,黄云清视探索数学真理为己任,他全身心投入数学的浩瀚海洋中,潜心钻研基础数学理论,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论文与学术专著,在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的领域内取得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成就。
随着黄云清在数学界的声望日益显赫,众多高校纷纷向他伸出“橄榄枝”。然而,他始终不为所动,选择留在湘潭大学这片热土上。
这一留,便是37年。
在黄云清的带领下,湘潭大学数学系相继荣获博士点、国家重点学科、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及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等荣誉。
在精进科研的同时,黄云清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上也不断取得突破,主持设计了一套融合数学建模、算法设计、程序实现等为一体的综合课程《数值计算方法》。该课程深受学生喜欢,获评国家精品课程,编写的配套教材也入选国家“十二五”规划教材。
黄云清率先探索地方高校优势特色数学专业建设的新路径,并推出了“基地班”“韶峰班”等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,获评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,韶峰班则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.0基地,为湘潭大学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充实的基础。
当被问及为何能如此坚定地留在母校时,黄云清深情地表示:“这里承载了我太多的情感与记忆,我早已将学校视为自己的家,不忍更不愿离开。”
担当:打造一流的学科与团队
1995年,黄云清任湘潭大学数学系主任兼数学研究所所长。这时,湘潭大学的数学系存在资源不足、人才培养理念和制度相对落后等问题。“如何进行改革,让湘潭大学数学系在全国真正有影响力呢?”黄云清思考着。
“要想有影响力,有优秀的学术成果,关键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团队。”黄云清说。
因此,学校积极引进了众多优秀的教师、学者,同时,黄云清也投入了大量精力,激发学校教师的科研热情,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,形成科研合力。此外,学校还通过调整评优评先制度,为教师营造了一个相对公平公开的学术与职业发展环境。
现在,湘潭大学已建有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、“计算数学”国家级教学团队等教学科研团队,学科影响力越来越大。2022年2月,学校数学学科入选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。
同时,黄云清也在思考学科发展的方向。“数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只重理论而不重应用的局限里,应积极响应国家加强应用数学研究的重大战略需求,并以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前沿关键问题为目标方向。”
为此,黄云清牵头组建了全国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。截至目前,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和课题,累计为企业创效或节约成本超5亿元。
大爱:数学和学生都是最爱的“孩子”
在湘潭大学的37年,黄云清有过许多的身份和头衔,学者、教师、系主任、校长、党委书记等,但黄云清最看重的,是教师。
在现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院长,昔日也是黄云清学生的杨银看来,尽管黄云清的身份一直在变,但他始终是“威严可敬,又可爱可亲的好老师”。
“威严源自他对学术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,可敬则源于他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学术造诣;而可爱可亲,则体现在他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指导上。”杨银解释说。
在黄云清的教育理念中,作为大学教师,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有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有端正的道德情操的人。
“‘研究真问题,认真做研究’,是我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。”黄云清表示,自己不会逼迫学生一定要出什么成果,而是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投入到研究中。他常常和学生说,“学术研究要有攻坚克难的毅力,要坐得住冷板凳。”
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,对于学生写的第一篇论文,黄云清十分重视,会投入十足的耐心进行批改和指导。
“我还记得黄老师对我第一篇论文的指导,他从选题到论证,乃至论文格式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,我反复修改了好多次才通过。过程虽然痛苦,但收获很多。”博士研究生尹丽娜说。
正是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,黄云清培养了一大批数学领域的杰出人才。他们中的许多人已成为博士、硕士生导师,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荣誉,为我国的数学研究事业、教育事业贡献着力量。
免责声明:该文章系本站转载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